6月下旬以來,
南方部分地區遭持續暴雨影響,
地勢低窪田塊受浸,
水稻受傷嚴重甚至死亡,
水稻健康牽動着億萬國人的心,
此時此刻,內心百感交集的還是
“面朝黄土,背朝天”的农民朋友
那有什麼方法進行補救,將損失降到最低呢?
希望通過個人一些分享能給農民朋友帶來幫助。
一起來看一看吧!
水稻受淹後,植株受損嚴重,抗性降低,易遭受多種病蟲害侵染,爲在洪澇災害過後,將自然災害損失降到最低,應切實做好以下方面工作:
01及時清洗禾苗
洪澇過後,水稻葉片附着大量泥沙,如遇高溫天氣,易使葉片組織壞死,水稻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受阻,從而影響產量。在洪水退至禾苗1/3時,用竹杆順着水勢輕輕推動水稻莖葉,以清除飄浮雜物和泥垢,提高葉片光合作用,促使其較快地恢復生長。
02搶排積水和控制水層
大田受淹,洪澇災害後要迅速組織人力及時排除田間積水。在洪災過後,陰天可採取一次性排水;高溫天氣,採取逐次排水方法,即先使稻株,上部露出水面,再在下午排掉稻田積水,以滿足水稻蒸騰所需的水分,有利於恢復生長,防止稻株因生理失水而枯萎死亡。
03增施速效肥料
受淹期間,稻株營養器官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,退水後根、葉、櫱重新恢復生長,需要大量的營養,因此,要及時追肥,以促進稻株儘快恢復生長。處於孕穗結實期受淹的早稻田,應補施粒肥和噴施葉面肥,排水後2-3天畝施尿素2-3公斤;處於移栽和分櫱期的中稻和一晚田,在排水後2-3天,畝施尿素5-7.5公斤或45%複合肥10-20公斤;處於苗期的晚稻,露田淺灌後,每畝秧田施尿素5公斤。
04綜合防病治蟲
水稻受淹後,自身抗性減弱,加上病源菌隨洪水傳播,病害容易蔓延,同時暴風雨會加速蟲害遷入。孕穗、抽穗期早稻要及時用藥,重點防治穗頸瘟、水稻細菌性基腐病、紋枯病和稻飛蝨;中稻和晚稻秧田重點做好水稻黑條矮縮病、水稻細菌性基腐病的防治;晚稻移栽前噴施一次“送嫁药”,防治白叶枯病和稻蓟马。
針對目前洪澇災害對水稻造成的影響,在病害防治過程中推薦使用華特道優®+棵乐滋®方案,提高水稻抗性的同時,有效防治稻瘟、紋枯、細菌性條斑病等病害發生。

案例展示

試驗結論:華特道優®40ml/亩+棵乐滋®50ml/畝,用藥前稻苗出現黃葉及部分細菌性褐斑病發生,用藥後4天進行試驗回訪,黃葉消失,同時有新葉長出,細菌性褐斑病得到有效控制,葉片返青;與對照相比,華特道優®+棵乐滋®方案根系发达,白根数量多。
試驗結論:華特道優®40ml/亩+棵乐滋®50ml/畝,水稻分櫱拔節期使用,提高水稻抗性,可有效預防水稻葉瘟病發生。

試驗結論:華特道優®40ml/亩+棵乐滋®50ml/畝,破口前5-7天使用,可有效防治細菌性條斑病,與試驗組相比,對照組細菌性條斑病發生,功能葉受損嚴重、早衰,影響水稻灌漿及後期產量。
使用技術
